上周五应导师推荐去了北影听大数据论坛,主要是讲大数据在影视方面所研究和即将研究的一些内容和目标。在场来了的人基本都是行内的专家、教授和一些研究员。
有的教授的发言太高深,有一个说的是什么计量电影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偏电影方向的俺基本都听不懂),能稍微听到脑里的是那些说大数据的应用和分析
坐了一天,去也不能白去,周末太累了床上摊了两天,今儿好好对自己所得和杂思好好写个blog记录一下
技术方面的思考:
1、大数据数据量很大,但是实际上有用的数据却很少。一般有用数据密度都很低。
在获取数据以及使用之前如何筛选和能否筛选出真正有用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实际上真正用于研究的是一些“小”数据。
在数据挖掘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加一些条件降低获得无用数据率,减轻后期对数据清洗的工作,提高获得有效数据的准确率。
2、可以通过进行对用户群体的大数据分析预测出一些数据,比如通过对用户常访问的东西、发言常带的关键字进行分析可以推测用户的喜好;用于对商业演出人数的估测、选用什么来吸引受众(分析某物件在网络上的热度),结合商业行为上的创新,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商业价值。
3、数据就是我们的世界,直接告诉我们一些结果。在日后研究问题时考虑的方向可能可以从假设→检验变为直接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预测未来
杂思:
1、不知不觉中AI正在逐渐渗入人类社会,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记得半个月前看番,carole&Tuesday 里面有一个桥段,一个AI机器人骗子骗两个女主拍mv,最后只生成了一个很劣质的剪辑mv。动画的背景是设置在火星,超未来的幻想时代。当时我看的时候就寻思,嗯?什么时候现实世界也会实现这样的智能化AI功能呢?
而我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就这一个AI剪辑视频的功能,居然已经实现了。
爱奇艺的科学家在展示将来即将要推出的功能项目的时候给我们展示了AI剪辑视频的功能。只需要给音乐和目标剪辑视频数据库,ai会抓取精彩的镜头根据给的音乐进行智能化剪辑,最后可以剪出一个音乐踩点、而且由精彩镜头组成的剪辑视频。
但凡设计艺术成分的处理大多参和人类的感情色彩在里面,这是目前AI不能替代的。但稍微构思一下,只要结合大数据分析,怎么样处理最能吸引用户,怎么样选取角度、创作内容最能获得好评,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后的出来的东西,有时候人类甚至知道的不如计算机。加上这些数据,AI再去进行“创作”,所创作的东西是不是就一定是人类不能比下去的呢?这么想想真的有点慌。智能化剧本也已经出现了,甚至也许以后电影都能智能化生成。有多少相关从业人员会失业,真的不敢想象。
想想自己,现在写代码也有种“搬砖”的机械感和重复感,好多东西代码逻辑规律就摆在那里,虽然我需要动脑去针对不同问题分析,但总觉得这些东西如果有人愿意努努力写一个智能化程序,人工生成代码好像也是未来迟早的事情。
可以预见的是一些不太需要人类大脑参与的机械工作一定会被机器替代掉的,而且随着自动化产业的发展,现实生活也确实如此,许多工厂里流水线工人都被机器人淘汰了。
所以努力的活着的同时,作为年轻人的自己,要考虑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不可被替代”。这一点我认为也许会对自己未来的选择和努力的方向会有很大的启示。
2、今天有报告无情地指出某些流量明星在网络上的流量“水军”部分高达百分之99,大量数据是由机器人发出的。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些“一边倒”的发言很有可能就是机器人智能生成的。那些热点,实际上只是某些人“希望我们能看到的东西”。
所以我再一次感觉对待网络上的言论,自己要带脑子是多么重要,生活里也是。
好不好有没有意义,到底怎么样,还是要靠自己的大脑判断以后去判断,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
3、有一个学者的一句话仿佛开拓了我的思维:明天是今天的延长线,后天是明天的尘埃落定。
只看今天发挥的空间太小了。
所以在以后考虑每一天该怎么度过,要做什么,尝试站在“明天”的角度去思考,明天我要做什么,从而得出今天我要完成什么,可能会更有推动感和促进感吧。
4、
数学真的太重要了,越是深的问题最后大多都是数学问题,只是觉得这辈子大概轮不到自己去研究和解决这个层次的问题,我实在是太渺小了,我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了。不过光是知道未来有这么多值得研究和有解决可能的领域,又觉得有点小兴奋。
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这是很值得期待和为之奋斗的事情。
好好学习,好好生活,还要小心,别被生活淘汰了。
5
实在,这个词永远是最难做到的。用再多的看起来很高科技很华丽的辞藻去描述一件事或者一个预测,终归到底都是虚的,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什么,活生生在现实世界里的结论才是更重要的。更重要的应该是“我能做到的东西,这些对于人类,或者至少对于我自己会有怎样的影响”,而不是做一些虚的,夸夸其谈到最后什么都没有。